打印

[電腦軟件] 中国软件业的希望

中国软件业的希望

前不久联创宣布放弃纽交所的上市计划,与亚信合并。经过此次并购之后,亚信联创公司将拥有8000名员工,成为全球收入和市值第二大的电信BSS/OSS提供商。3年前,亚信的日子可不像现在这么舒服,当时甚至传出有可能被电信设备巨头华为并购的消息,请看我当时的报道:“亚信:买进还是卖出http://www.ceocio.com.cn/12/93/248/251/22647.html

还是在几年之前,我也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:为什么中国的软件业发展得不尽如人意,我这里说的是独立软件开发商。我一直比较困惑有关部门每年发布的“中国软件企业排行榜”,其中总是把华为、中兴、海尔之类的硬件设备商排在前几名,在他们的设备中当然有很多很多的软件,但是国际上通用的软件企业排行榜中从来不会出现爱立信、阿朗等公司。以我的“小人之心”来揣测,估计也是有关部门觉得中国独立软件开发商的营收实在是不够大,最大的用友也不到20亿人民币,感觉没法交差吧。
改革开放30年,中国经济发展了,中国企业也起来了。看看我关注的信息产业,制造业中的华为、中兴、联想、海尔、美的都起来了,营业规模也都到了千亿级了,在全球同行中的排名也都到了前几名,国际化的进展也不错,有的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海外市场,开始赚洋人的钱了。互联网服务业是另一个亮点,无论是新浪、搜狐、网易,还是腾讯、阿里巴巴、百度、盛大,都拿得出手,当然目前他们还没有在中国以外的市场做大规模拓展。
夹在中国的软件业过去感觉有些尴尬,过去的发展也有些令国人失望,请看“中国软件业失望与希望http://www.ceocio.com.cn/12/93/248/272/23860.html
这篇稿子给国内的软件企业们一些触动,直到几年后我采访一家国内软件公司的老板,他还在反复强调:“中国软件业只有希望,没有失望”。
确实,又过了3年,中国软件业整体向上的势头已经起来了,而且一发不可收拾。在企业级软件领域,很多中国厂商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:除了亚信联创在电信级软件领域之外,用友、金蝶在应用软件领域,普元在中间件领域,东软在嵌入式软件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。
为什么我们的独立软件商能做起来呢?我想,这里与国际软件巨头僵化的商业模式可能有一定的关系。比如说全球最大的电信BSS/OSS提供商是Amdocs,这家公司早就已经进到中国市场上了,并且还收购了朗新这家国内厂商,也拿下了北京移动的计费大单,可是最后实施的情况却不理想。

因为这些国际软件巨头过去都是自己只管卖软件,服务则包给合作伙伴去做。这个模式本来也没问题,问题是他们把软件的利润都榨干了,留给合伙伙伴的利润空间非常有限,结果导致合伙伙伴提供的服务水平越来越差,最后也得罪了客户。比如这个北京移动的项目,Amdocs从以色列飞过来的专家就死活理解不了移动的很多需求,坚持要按照他们自己的模式。而亚信则是为很多省移动公司提供贴身服务,当然客户满意度就要高很多。客户是花钱的,本来就是大爷,你还要它迁就你,这个生意模式肯定是不太对头了。今年SAP出现的一些问题,其实也与这种生意模式有关系。
可是,以前为什么跨国的软件巨头们还能够这么做呢?究其原因,还是因为国内软件公司的技术实力还达不到,比如说你做ERP软件的,用户并发数一多就死机,那可不是没法用吗?现在则不一样了。为什么呢?互联网时代,软件的架构转向SOA,转向云计算了,国际软件巨头们的包袱太重,积累的源代码数量太多,架构调整起来反而更难一些。如果不相信的话,你就想想诺基亚对于Symbian手机操作系统的两难态度就知道了。
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崛起是个机会,对于中国的企业级软件公司也是如此,因为中国的企业客户已经破除了对国际软件巨头的迷信,开始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软件了。
举个例子,今年前三季度,用友面向集团高端客户的NC不仅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,反而逆势增长了40%,签了20多个千万级的大单。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从技术上来看NC完全基于互联网的B/S结构以及平台化和组件化的技术架构更加灵活;从应用上来看,NC的财务业务一体化和集团管控更加适合中国集团企业的需求。
再说另外一家软件企业文思创新,他们曾经从印度外包巨头Infosys那里虎口夺食,拿到了美国软件公司Tibco的订单,这些年也大规模地参与了微软Vista和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开发和测试,请看“到微软总部淘金http://www.ceocio.com.cn/12/93/148/150/8628.html

如果让我们现在再看中国的软件业,我要说,前途光明,道路曲折。也许再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,中国也能出现全球排名前几位、营收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软件企业。让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。

TOP

中国加油啊

TOP